
4月9日,停牌5个交易日的格力电器复牌,在集合竞价阶段封死涨停板,开盘后一字涨停。截至收盘,格力电器股价报51.93元/股,市值超3000亿。格力集团保留3%股权,或为董事提名权格力集团是格力电器控股股东。格力集团2017年实现营收1517.89亿元、净利润223.69亿元,营收与利润同比大幅增长36.10%、44.41%,分别占全市国企总量的83.02%和66.98%。电器装备是格力集团支柱和领头产业。
2017年7月10日,文菁华与东兴证券签订《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业务协议》,约定文菁华将自己所持有的股票出质给东兴证券并融入资金,约定在未来返还资金、解除质押。东兴证券与文菁华共签订三笔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东兴证券共给文菁华账户汇入2亿元,文菁华质押标的证券合计2775.73万股。
对新兴的市场,格力电器则选择了“借船出海”、“借鸡生蛋”等柔性渗透战略,针对巴西、巴基斯坦、沙特、美国等不同市场,格力电器采取灵活多样的市场经营策略。目前,格力自主品牌产品远销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大约占海外销售总量的30%。对于国企混改有可能带来的影响,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在博鳌亚洲论坛分论坛上表示,“我更愿意把当下国企混改这个工作,看成怎么样推动国企市场化。在市场化的过程中,无论企业背景怎么样,都能为国家的发展建设起到积极向上的作用,那国企混改就有成果了。”
1996年通过换股上市,格力电器从纯粹的地方国企成为国有上市公司。当时,格力电器凭借其相对市场化的治理结构、规章制度、管理水平逐渐与行政事业单位色彩深厚的格力集团拉开差距,成功上市后一直是绩优蓝筹股,更是在1997年成为行业龙头。自格力电器上市以来,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国企逐渐退出竞争性行业的要求下,格力集团经历了若干次市场化的战略减持,每一次都带来了格力电器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和资源配置能力的提升。也因为国资的多次减持,格力电器被称为“混合所有制改革先行者”。
2018年7月和11月,富士康先后向新京报记者回应缩减成本和裁员情况时表示,此前调整范围包括富士康集团体系下数百家公司,费用缩减主要针对集团经营绩效未达标单位及获利表现不如预期的对外投资,不包括集团研发及新产品开发经费。针对裁员,富士康则表示,是定期对全球运营情况的检视,确保集团在新年度的运营团队、预算能够符合客户当前及预期需求、集团全球业务发展,以及应对未来一两年的市场及经济挑战。
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是,前员工游泽春创办的重庆雷亚成立于2009年2月,游泽春持股99%。而根据招股书披露,游泽春于2009年1―9月期间在公司任职销售工程师。换而言之,游泽春在入职1个月后就“提前布局”成立了重庆雷亚。另一位前员工创办的福州赛控与公司的合作已经终止,双方还因货款问题产生诉讼纠纷。随着一位前员工与公司合作的终止,另一位前员工陈振环创办的佛山雷创在2018年12月成为公司的经销商,陈振环还持有和赛投资1.42%股权,通过和赛投资间接持有发行人0.1662%的股份。